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fā)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fā)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qū)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qū)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要求:
1、會根據統(tǒng)計的要求,收集、整理數據,并能制作統(tǒng)計表。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作出分析、預測或判斷和決策。
3、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計的意識,并能應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體驗統(tǒng)計的過程,感悟統(tǒng)計的方法。
重點:學會收集、整理數據,并學會制作簡單的統(tǒng)計表。
難點:怎樣去實際收集數據,能根據統(tǒng)計表作出預測或決策。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本班學生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1、同學們,雙休日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并板書:體育運動、玩電腦、學音樂、看書學習、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呢?(生:要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
。ò鍟n題:簡單的統(tǒng)計)
3、怎樣進行統(tǒng)計呢?(討論得出:可以劃正字,或舉手數一數等)
4、請小組統(tǒng)計員統(tǒng)計每種情況的人數。(各組當堂推選出統(tǒng)計員,要求進行統(tǒng)計)
5、師總結:剛才統(tǒng)計員通過舉手數出了每種情況的人數,這個過程叫收集數據,為了科學準確,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板書:收集數據,不重復,不遺漏)
6、請大統(tǒng)計員把每種情況的人數進行分類整理,把各種情況的人數加起來(指定全班統(tǒng)計員整理并合計)。這個過程叫整理數據(板書:整理數據)
7、把統(tǒng)計出來的數據整理到一張表格里去,這張表格叫做統(tǒng)計表,叫什么統(tǒng)計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歡做什么的情況統(tǒng)計表)。學生回答每種情況的人數,教師填好統(tǒng)計表,并填好合計人數。是什么時間制作的?(注上制表時間)。這個過程叫做制作統(tǒng)計表。
8、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什么?想到什么?
剛才我們對這張統(tǒng)計表進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斷、預測和決策。(板書: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
9、 你統(tǒng)計了我們一個班的情況,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準確呢?還要統(tǒng)計什么?(還要統(tǒng)計其他班級的情況)。統(tǒng)計的數據越多,我們得到的情況就越準確。
【評析:統(tǒng)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切入口,使學生感到統(tǒng)計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對情況的真實分析,引發(fā)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想說敢說,非常投入。教師注意把統(tǒng)計的過程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滲透自然,學生樂于接受。對統(tǒng)計表的分析注意了開放性,讓學生扮演統(tǒng)計員的角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發(fā)展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二、統(tǒng)計聽課老師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老師,老師們在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你打算怎樣知道聽課老師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統(tǒng)計)怎樣進行統(tǒng)計呢?
(1)請每小組打開信封,看一遍,要求我們干什么?
。2)請每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合作統(tǒng)計?
(3)學生匯報打算怎樣調查。怎樣問老師?(提醒學生要有禮貌)
。4)學生到聽課教師中去調查統(tǒng)計,收集數據。
(5)填好手中的統(tǒng)計表,匯報統(tǒng)計情況,你得出什么預測?
。6)把同學們和老師們星期日里最喜歡做什么的兩張統(tǒng)計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師把數據合在一張統(tǒng)計表中)你發(fā)現什么?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體驗統(tǒng)計的過程,在統(tǒng)計活動中,感悟統(tǒng)計的價值。(1)讓學生把學到的統(tǒng)計方法應用到實際統(tǒng)計活動之中,隨學隨用,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做到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實際數學化。(2)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討統(tǒng)計的方法,學生暢所欲言。統(tǒng)計的辦法是學生想出來的,數據是學生自己動手收集出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3)對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統(tǒng)計表與教師雙休日活動統(tǒng)計表進行對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為一,學生預測的準確、分析的透徹,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三、實際上統(tǒng)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多。(分別出示多張統(tǒng)計表)
i。南京造地鐵,選擇顏色一張調查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什么?
ii。第十四屆亞運會前四名獲金牌情況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什么,想到什么?
iii。選舉班長情況統(tǒng)計表,引導學生做出分析
iv。近幾年來南京旅游的人數情況統(tǒng)計表。
【評析:選取的`幾個例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分析的饒有興致,既具有開放性,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等。】
四、自學課本(100頁101頁)
a)出示思考提綱
i。原始數據表與數據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
ii。書上的三個小問題。
(1)觀察統(tǒng)計表,說出喜歡每種球類活動的各有多少人?
。2)估計一下,在這個班級里組織什么球類比賽最受歡迎?
。3)你還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統(tǒng)計表要注意什么?
b)學生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c)學生匯報并補充。
【評析: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者不囿于教材,讓教材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特別是對原始記錄表與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這一問題的討論,鞏固了統(tǒng)計的過程,在比較原始記錄表與數據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時,孕伏了任何兩種方法不存在對錯之分,各有各的優(yōu)越性,我們在實際使用時誰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統(tǒng)計公路上汽車通過情況。(電腦出示馬路過往車輛情況的場景)
i。這是車輛通過的情況,現在請大家進行統(tǒng)計,(學生統(tǒng)計失。槭裁礋o法統(tǒng)計?你有什么感覺?(太快),
ii。如果要你統(tǒng)計車輛通過的情況,該怎么辦?
、傩枰シ诸悺#ㄅ逡y(tǒng)計哪幾種車輛)。②怎樣收集數據?③怎樣整理數據。④怎樣畫統(tǒng)計表?⑤分析一下結果。
iii。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很快的統(tǒng)計出來?(如何分工)
iv。匯報你們分工的情況。通過活動你有什么想法?
v。從統(tǒng)計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氣的污染情況等)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怎樣統(tǒng)計動態(tài)的物體的問題,又一次讓小組交流,發(fā)揮了團隊的力量。通過虛擬的道路交通場景,學生嘗試了統(tǒng)計的失敗,又在教師分小組交流一下的話語點撥下,尋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得了統(tǒng)計的成功。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地發(fā)揮了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六、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己舉例,聯(lián)想到用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如何解決身邊的事情,學生發(fā)言踴躍,培養(yǎng)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作業(yè):完成101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題。
【評析: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還重視了雙基的落實!
【總評: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教師就從雙休日同學們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的話題導入新課,從怎樣知道每種活動有多少人最喜歡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節(jié):怎樣知道星期日最喜歡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說出了要調查統(tǒng)計,那么怎樣調查和統(tǒng)計呢?接著讓統(tǒng)計員進行統(tǒng)計。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統(tǒng)計的經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清晰、充分地展現出來。課堂氣氛活躍,雙基訓練扎實。
三、借助生活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歸宿是應用,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握數學問題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數學問題,增加數學的情境性、開放性,注重呈現方式的多樣化。為了鞏固剛學會的統(tǒng)計方法,教者讓學生去統(tǒng)計聽課老師最喜歡干什么這一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教師人很多,怎樣去統(tǒng)計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一小組統(tǒng)計一排老師比較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按照想出的辦法去統(tǒng)計。辦法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統(tǒng)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人人參與,爭論不斷,效果明顯。
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統(tǒng)計一分鐘內車輛通過情況時,教師又一次讓大家合作交流,學生討論的結果是一小組有4人,1人負責記錄數據,另3人每人統(tǒng)計一種車輛的簡便方法。當學生把統(tǒng)計好的數據整理成統(tǒng)計表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從統(tǒng)計的數據中你發(fā)現什么?想到什么?,這樣的設計頗具挑戰(zhàn)性和現實意義,挖掘出了許多促使人發(fā)展的因素,出現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摩托車、汽車的人很多、汽車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等思想教育的話題,變關注知識為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思維等方面的進步和發(fā)展,使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得到了平衡與和諧的整合。
縱觀整節(jié)課,教者注意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中得到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習得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ㄒ唬⿵土曅档囊饬x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師: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個“元”字,那么這個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錢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這個大正方形雙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師:恭喜你們,挑戰(zhàn)成功!但是要摘取數學王國的皇冠,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在探究新知識前,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
。ǘ⿵土曊麛党朔ǖ囊饬x,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ㄕn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柜臺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yōu)惠,你們發(fā)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么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么,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為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義?
。ǘ┙涣魉惴。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么加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后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ㄈ┬〗Y。
師:剛才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借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于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并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為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ㄒ唬┳鲆蛔。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匯報結果,交流算法)
。ǘ┯嬎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ㄈ┭a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請每個同學獨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學生說涂格子,就問:假如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米的話,0。03米該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師: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涂色)投影學生作品并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課本42頁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文具店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后續(xù)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借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于“四舍五入”法具體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運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yǎng)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赡軙f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磥斫茢翟谏钪械膽眠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ㄒ唬┙柚鷶稻,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guī)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fā)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ǘ┖献鲗W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fā)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
師:這節(jié)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4頁例1,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口算整萬數加減法。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遷移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用遷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較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同學們看,農民伯伯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的金秋。
(多媒體出示金秋的收割畫面)
教師:豐收的喜悅已經讓農民伯伯們忘記了收割的疲憊,他們興沖沖地將剛收割下來的糧食運到了糧庫,準備賣個好價錢。
(出示主題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賣稻谷大約260000 kg,柑樹村今年賣稻谷大約320000 kg。
學生2: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
教師:了解了這些信息以后,你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學生1: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2:柑樹村比星光村多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3:他們倆只是問法不同而已,實際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個村的稻谷產量是多少千克?
教師:聰明的孩子們根據了解的信息,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用到多位數的加減法,今天我們就先從簡單的入手,一起來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ò鍟n題)
[點評:創(chuàng)設了農民豐收送糧的情景,讓學生了解農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數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巧妙引入課題。]
二、運用遷移,探究新知
教學例1。
教師: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學生:260000+320000=?
教師:能口算出這道多位數加法的結果嗎?
學生:能。教師:誰來說說看?
學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為什么能那么快地報出答案呢?你們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組里先說一說。(4人小組交流)
學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個0,我在計算的時候先暫時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個0,就是580000了。
教師:省去兩個數末尾相同數位的0,計算以后再添上,不錯的方法啊!
學生2: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
教師: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能看出你是認真思考了的。
學生3:我把260000看成26個萬,把320000看成32個萬,26個萬加32個萬就是58個萬,也就是580000。
教師:哦,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以后再計算,很好的主意!
教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教師:同學們的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這些方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呢?
。4人小組討論)
學生:我們小組認為,把這些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計算,這樣既不容易出錯,也比較簡便。
教師:那么我們再試幾道題來看一看,這種方法是否比較簡便。
教師:現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多少千克稻谷,怎樣列式?
學生:320000-260000=?
教師:誰會計算?
學生:因為32萬減26萬等于6萬,所以320000-260000=60000。
。ń處煱鍟闶剑
教師:很好,同學們馬上就會學以致用了。如果我們還要計算另一個村的稻谷總產量,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大家試一試。
。▽W生自主列式計算,然后全班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小結:
我們在做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時,通常把這些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進行加減計算,這樣比較簡便。
[點評: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舊知識推出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對各種口算方法進行交流比較,再進行小結。通過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展示了學生各自真實的思維活動過程,既讓學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時又體現了口算方法的多樣化。]
三、嘗試運用,加深理解
1、完成練習六第1題——小猴摘桃。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計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教師: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jié)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表。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復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匯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guī)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說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一說用什么法計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匯報。教師巡視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教案》,來自網!http://
后,找出復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匯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發(fā)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guī)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
我們來復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后讓學生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取近似值對結果的精確程度的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課型:
1課時新授課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1、出示情境圖,電子秤上顯示的數據和售貨員的話,提出疑問怎么會不一樣?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數,復習整數求近似數。
。ǘ┨骄拷涣
1、出示情境圖,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也沒有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數是多少?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現場操作展示在多媒體PPT中,插入函數能在播放時在方框里輸入學生匯報結果,能及時將學生的`想法展現在課件上)
2根據匯報結果,分別具體探討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后的近似數。并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3、強調取近似數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組探討1與1.0的精確度
5、引導通過線段圖理解保留一位小數是1.0,小數末尾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6、總結:剛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數?獨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組中交流,找不同說原因。
。ㄈ╈柟叹毩
1、選擇,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保留()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
①一位
、趦晌
、廴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數,表示精確到()位。
、俜
、诎俜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數的近似數
。1)保留兩位小數
0.256 12.006 1.0987
(2)精確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ㄟx兩組,整組4人一起在電腦前討論后,將本組答案用電腦操作展現在課件上放映呈現給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數
4、拓展題
四、全課總結
1、數學課將結束了,你有哪些收獲?在哪方面還需努力?
2、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73頁的知識,打開課本,認真看一看課本,找出書中你認為需要掌握的知識用筆做個記號,然后大聲地朗讀出來。
課后作業(yè):
1、從課后習題中選;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進1大于5,向前一位進1
表示近似數的時,0不能去掉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
2、技能目標: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情感目標:接納并樂于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綜合運用運算定律,使學生感到自由。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目:l+2+3+…+99+100=()。同學們都埋頭算了起來,高斯卻沒有,他仔細地觀察了算式,認真地想了想,馬上報出得數。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嗎?為了徹底搞清這個問題,讓我們從考察比較簡單的問題人手。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254+687+313
。1)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
。2)通過比賽,請速度快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可能有兩種情況:
a、不用簡便的方法計算,只是學生計算能力強、速度快。
問: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問:你是怎樣想到的?這樣算為什么會比較快?
。1)揭示課題:
(2)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千、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定律”)
(3)基本運用: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57+62+138
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A、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儆^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谌鐭o,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2、湊整訓練: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作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學例4:27+56+173+44
。1)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2)反饋——投影出示整個計算過程。
(3)請同學們當小老師,說說為什么可這樣做?根據什么?
。4)小結:先湊整,再簡算。
湊整中同時使用交換律、結合律,我們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數任意調換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兩個數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訓練
1、怎樣簡便怎樣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組完成(每組一張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對)。
(2)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做?依據是什么?(指名說、同桌互說)
2、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練一練”3。
口答得數,說說依據和方法。
①發(fā)展訓練:老師出給高斯的題目怎樣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課堂小結:
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
2、綜合運用計算律進行計算,你有何感覺?
注意:當能熟練運用時,簡算過程可寫可不寫。
五、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0
第八單元確定位置
課題:練習十五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的方法。
2、通過練習,熟練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3、在練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怎樣用數對確定位置?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和數對有關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頁“練習十五”習題。
1、第2題。
這道題在鞏固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時,引導學生對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進行觀察和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表示同一列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一個數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二個數都相同。
2、第3題。
這道題紅花位置的排列規(guī)律是開放的,如這些紅花的位置都在偶數列,第2到第6行之間;這些紅花的'排列是對稱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對稱軸;這些紅花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案,中心在(6,4)……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發(fā)現,能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充分展開。
練習時,先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紅花的位置;再讓學生說說紅花位置的排列規(guī)律。
3、第5題。
。1)課件出示第5題平面圖。
讓學生看圖,用數對表示實驗小學和文化館的位置。
。2)提問:圖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嗎?
。3)小明從實驗小學到文化館,要向東走幾格,再向北走幾格?他從實驗小學到電影院可以怎樣走?
4、第6題。
這道題是根據數對來畫路線。畫路線時先在方格紙上描出點,再連線,連線時要按題目要求的順序來連。
小樂從家到學校的路線有許多種畫法,可以讓學生先在圖中畫出一條路線,再描出相應的點,最后用數對表示出這些點所在的位置。
三、綜合練習
1、第7題。
第(1)題,讓學生先說一說每個年級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數對表示出來。
第(2)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列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列,只能確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潔是四年級的學生。
第(3)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行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行,只能確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國際象棋棋盤的示意圖,說說是怎樣記錄棋子位置的。
。2)學生獨立記錄棋盤上“黑王、黑車、白兵”的位置。
(3)觀察思考“c6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lián)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ǘ┣笠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tǒng)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qū)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本P49—P50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 問題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fā)展對數學 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規(guī)范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復習鋪墊:
1、口算熱身:
15×6 = 35×2 = 23×30 =
36×20 = 42×19 ≈ 58×41≈
2、豎式練練手:42×26=
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并思考:用豎式計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與大家交流一下?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ㄒ、)新知學習
1、 教學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車每小時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車每小時行使106千米,該兩種列車30小時各行使多少千米?
2、提問:這兩種列車30小時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嗎?
你能解決嗎?
160 ×30= (板書:160×30= )
106 ×30= (板書:106×30= )
師:觀察這算式,你發(fā)現和我們以前所學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嗎?(三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3、你能運用估算知識猜一猜:這兩種列車30小時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嗎?
3、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
4、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嘗試算出160×30和106×30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有困難的,可以參考課本中的算法進行計算。
5、教師巡回指導,特別關注有困難的學生。
6、交流匯報、歸納解題策略
(1)、同桌之間交流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與同桌說說你的算法,也聽聽別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匯總方法
(3)、通過比較,著重指導,從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應說以下幾點:1.(1)、數位對齊;(2)先算0×160;(換句話說: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三位數)(3)再算3×160;(換句話說: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三位數)⑷、最后將兩次乘法結果相加。(黑板板書)
2.(1)、數位對齊;(2)先算0×106;(換句話說: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三位數)(3)再算3×106;(換句話說: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三位數)⑷、最后將兩次乘法結果相加。(黑板板書)
三、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1、用豎式計算。
142×23 214×34
。ㄏ韧瓿汕耙粋反饋后再練習,最后將214×34改為34×214)
。▽W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反饋交流。)
。ㄐ〗Y:1、數位對齊;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滿十向前一位進1)
2、當當小醫(yī)生(完成教材51頁練習七第7題)
3、學校準備發(fā)練習本,發(fā)給15個班,每班144本, 還需要留40本作為備用。學校應買多少本練習本?
4、思維訓練:
。1)、教材51頁練習七第6題
(2)、教材51頁練習七第8題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
1、數位對齊;
2、分位相乘;
3、 合并相加;
4、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五、課堂作業(yè):課本50頁練習七第3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tǒng)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tǒng)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fā)學生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fā)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tǒng)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說說發(fā)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fā)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yōu)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yōu)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fā)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yè):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4
課 題:數據分段整理和統(tǒng)計
【教案內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能對統(tǒng)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jié),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tǒng)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2、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里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里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么?
。、組織學生整理數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來分類整理數據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據剛才的統(tǒng)計情況,請同學們將數據填入第69頁的統(tǒng)計表中。
提:現在根據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tǒng)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tǒng)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據,方法自定,并完成統(tǒng)計表。
(3)組織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tǒng)計結果,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tǒng)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據制成的統(tǒng)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制作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 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tǒng)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ǎ边@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玻埃保澳晔澜绮┯[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tǒng)計表
。玻埃埃材辏保苍
申辦城市 波蘭
弗洛茲瓦夫 俄羅斯
莫斯科 韓國
麗水 墨西哥
克雷塔魯 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 2 12 28 6 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ǎ玻┏鍪镜73頁統(tǒng)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tǒng)計圖與統(tǒng)計表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
說明:整理出的數據除了可以制成統(tǒng)計表之外,還可以制成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于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tǒng)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4)標上統(tǒng)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如何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體現每做一次游戲,參加游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游戲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中感知
。薄⒂螒驅耄
。ǎ保┟4人1小組,事先分好。
(2)明確活動要求:口袋里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ǎ常┙M織學生分小組摸一摸,并統(tǒng)計出結果。
。ǎ矗┙M織交流,指名說說每一組的活動統(tǒng)計情況。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通過游戲,你認為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為什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y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guī)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5-21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1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9-0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26
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