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1 11:39:46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lián)系。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點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瞧,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們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課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練習

  1、課件出示松鼠過早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能拿到自己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shù)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shù)。

  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比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 8 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 7 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shù)一數(shù)屋后的冬瓜

  三、練習

  第。68面的第9、10題 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shù),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么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里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并匯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jīng)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四、作業(yè):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P43。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知100以內數(shù)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yǎng)數(shù)感。

  3、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shù)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

  4、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的含義并能運用詞語表述。

  難點: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

  四、教學過程

 。ㄒ唬┯螒驅

  老師在紙上寫一個數(shù)字,由一個學生當小老師點幾個學生的學號來回答老師問題,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回答來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表示數(shù)的大小程度的詞語。

 。ǘ┲v授新課

  1、說一說,對比感悟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寫字嗎?今天動物王國里面有幾個小動物也在寫字(分別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們有什么問題要我們解決的'。

  小青蛙寫了14個字,小老鼠寫了12個字,誰寫的多?誰寫的少?你知道他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怎么樣的嗎?(在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識點)

  小青蛇看見他們在寫字也加入他們的隊伍,它寫了72個字,那現(xiàn)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又是怎么樣的呢?

 。ㄔ谶@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識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交流,加深了解

  動物王國里面的國王看見他們那么愛好學習,于是給他們頒發(fā)了獎品(彩筆),獎品設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讓學生根據(jù)提示來說出答案,理解詞語(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ㄈ┡e一反三,鞏固應用

  1、出示課本43頁做一做

  2、課本45頁第4題

 。ㄋ模╆J關(運用知識)

  咱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老師看見你們表現(xiàn)很棒,給你們設了兩個個難關,你們相信自己能闖關嗎?

  第一關 比較時間

  第二關 比較價格

 。ㄎ澹┳鲆蛔稣n本45頁 數(shù)學游戲

 。┻@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新知識?你能用今天的知識說一說身邊的事物嗎?

  五、板書設計

  ( )比( )多一些 (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得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2、在操作、觀察、思考、辨析等活動中,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感受分數(shù)的相對性。

  3、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愿望和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難點:在比較辨析中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感受分數(shù)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數(shù)

  1、你們都學過哪些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

  把你知道的分數(shù)知識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好嗎?

  預設:(1)分數(shù)有分母、分子、分數(shù)線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數(shù)的比較大小

  2、關于分數(shù),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預設:(1)分數(shù)加減法

 。2)約分、通分

  看來大家的求知欲很強,今天咱們就繼續(xù)研究分數(shù)

  二、實踐操作,研究新知

  (一)認識單位1

  出示:1/4

  1、你能舉例說明1/4的含義嗎?把它畫下來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先完成的同學再舉舉其他的例子

  3、匯報交流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

  預設:

 。1)我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塊蛋糕的1/4

  板書:平均分

  強調:是誰的1/4

 。2)我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四根小棒的)1/4

  這一份是誰的1/4?(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說把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這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你們知道這個整體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嗎?(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這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上面這些圖中,把誰看做單位1?分別說一說

  4、你還能把多少圖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八根小棒的1/4

  這是把誰看成一個整體?(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單位1)這樣的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5、請同學們觀察我們操作的結果,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義相同

  不同:單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分多個物體時,1/4一會表示1根,一會表示2根,一會表示3根

  6、通過觀察你現(xiàn)在認為1/4與它們所分的物體的.(個數(shù))無關,也就是與(單位1無關)。無論物體的個數(shù)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終表示把它們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終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現(xiàn)數(shù)量不同是因為(單位1不同)

  8、如果把他們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兩份呢?(2/4)

  你能說說它表示的含義嗎?三份呢?四份呢?

  1、剛剛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用不同數(shù)量的物體找到了1/4,下面以小組合作的方式

 。1)、把12個圖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數(shù)?

 。2)、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思考有幾種分法。

  根據(jù)操作過程填寫記錄單。

  說清每個分數(shù)的含義。

  把()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是()的(),是()個圖形。

  記錄單: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畫圖表示

  用分數(shù)表示

  ()

  ()

 。ǎ

  ()

 。ǎ

  ()

 。ǎ

  ()

  與分數(shù)對應的個數(shù)

  2、小組匯報,根據(jù)匯報情況,學生質疑、解答。

  結合表格或圖說一說,每個分數(shù)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這個分數(shù)表示什么含義?

  2、教師:這樣的2份、3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幾個圖形

  那也就說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

  3、歸納概念:

  剛才大家開動腦筋,得出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你能結合剛才的學習活動,結合表格試著總結出什么叫分數(shù)嗎?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探究的內容分數(shù)的意義。(板書課題)

  三、簡單應用,生活中解釋意義

  1、分數(shù)不僅在我們的課堂中,而且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

  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占全球水資源的6/100,我國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8。

  學生自主閱讀,結合具體情境說說每個分數(shù)的意義。

  談談你讀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zhèn)圖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斷并說明理由。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shù)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shù)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tǒng)計完成的題目數(shù)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5,那么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shù)并分析每一題的數(shù)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shù),再算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shù)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shù),再用總人數(shù)減去男運動員人數(shù)求出女運動員人數(shù);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shù)。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shù)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課內作業(yè):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

  師:除法、分數(shù)和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做復習題,師:第一題你這樣做根據(jù)的是什么?(商不變的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第二題呢?

  3.導入課題: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今天我們就在這些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比的基本性質。

  (1)學生填表(2)提問:聯(lián)系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

  (3)師生共同總結比的基本性質演示課件“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上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

  (4)師: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重要? 0除外你怎樣理解得?

  2.教學例4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shù),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簡分數(shù)?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shù),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1)12:18 (2) (3)1.8:0.09

  (1)讓學生試做第(1)題

  師: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著怎樣的關系?

  引導學生小結出整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公約數(shù),使比的前后項是互質數(shù)。

  (2)化簡 (2)

  師:這個比的前、后項是什么數(shù)?(分數(shù))我們已經(jīng)會化簡整數(shù)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分數(shù)比先化成整數(shù)比呢?

  (3)引導學生小結出分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演示課件出示)比的前、后項同時乘以它們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就可以把分數(shù)比轉化成整數(shù)比,進而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4)化簡(3)1.8:0.09

  師:想一想如何化簡小數(shù)比呢?

  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化簡,指名板演

  師:那么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整數(shù)比、小數(shù)比、分數(shù)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填完整

  2.做練習十三第5-8題。

  3.補充練習

  選擇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種零件,甲2小時做7個,乙3小時做10個,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shù)比、分數(shù)比、小數(shù)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07-12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6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4-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