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7-31 08:53:0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8篇(精華)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8篇(精華)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shù)量的多少,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fā)出聲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么沒聲音?”

  1、教師設問:你有什么辦法讓空套桶發(fā)出聲音?(在套桶里裝上東西)“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里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fā)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保ㄓ變杭w搖動套桶。)“你的套桶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個別回答)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這個聲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靶∨笥言谔淄袄锓帕艘环N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里,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xiàn)在的聲音一樣嗎?”“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比較前、后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澳愕谝淮瓮媪耸裁?這一次玩了什么?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范!靶∨笥眩銈兟,他們的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裝的是什么?”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里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shù)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干!薄拔疫@里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fā)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為樂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fā)出這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觀摩意見和建議: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成分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理念。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策略、有規(guī)則地解決問題,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運乒乓球的多種方法。

  2、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法。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乒乓球、乒乓板、紙杯、繩子、小剪刀、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盤子記錄卡、筆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實驗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在不移動盤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況下,把球從這個盤子運到簍子里呢?

  2、請幼兒將實驗設想記錄在"我的想法"一欄,然后與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動手實驗操作。

  1、幼兒實驗并記錄:

  "桌子上有很多材料,你們可以先根據(jù)剛才想的辦法去找一找,試一試,把結果記錄在'實驗結果'這一欄。其他的材料你也可以試一試,同樣把它記錄下來。"(教師適時指導幼兒實驗,并提醒幼兒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實驗情況。

  (1)幼兒講一講,"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2)教師記錄幼兒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請其他幼兒幫助解決。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個材料協(xié)作可以運球、改變材料形狀可以運球。

  三、初步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法。

  怎樣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們一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啟發(fā)幼兒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提出小組統(tǒng)計要求:

 。1)統(tǒng)計要全面清楚;

 。2)相同的方法只要記一次。

  四、游戲:運球比賽

  1、引導每組幼兒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既快又方便的運球方法。

  2、每組推選一名選手運用選擇的方法進行運球比賽。

  活動反思:

  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后的科學教育已不再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情感、態(tài)度和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毒V要》的科學教育目標也強調(diào)要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恫挥檬忠残小愤@節(jié)課就是讓幼兒想辦法解決在周圍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怎樣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從一個地點到運到另一個地點。整個過程沒有蘊藏深奧的科學道理,而是讓幼兒在問題中通過實驗設想、實驗驗證、記錄結果等環(huán)節(jié)積極尋求答案,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激發(fā)起他們的探索欲望,使幼兒獲得真正內(nèi)化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使用的材料都是他們身邊較常見的日用品或?qū)W習用品,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但卻暗含著有價值的教育內(nèi)容。稍加觀察,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材料是有層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能直接運球,像杯子、夾子等,能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實驗的成功。另外我們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動腦思考才能實驗成功的材料,像繩子、鉛絲等,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孩子的發(fā)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還有一點感觸比較深的是: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他們往往比我們更善于發(fā)現(xiàn),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脫下舀;還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做中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nèi)ゴ竽憞L試,主動探索,孩子們想到了脫鞋、用嘴吸,雖然從衛(wèi)生的'角度講并不符合要求,但這都是他們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情不自禁的表現(xiàn)。

  孩子會從自己的身上尋找游戲材料,我們老師也要善于從環(huán)境中尋找教育資源!白鲋袑W”非常注重孩子對自己實驗過程的表述。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會讓每個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今天,各位老師的到來就是我們非常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我讓小朋友向客人老師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不僅發(fā)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發(fā)展了他們大膽交往的能力。

  除了講述,記錄也是孩子表達實驗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培養(yǎng)孩子尊重科學事實,系統(tǒng)地獲得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讓他們自己找出規(guī)律,得出結論。小組統(tǒng)計是新授,我根據(jù)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相應要求,記錄要既全面又清楚,從小朋友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們基本上合作的還不錯,初步掌握了統(tǒng)計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大班孩子已經(jīng)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現(xiàn)象充滿探索的興趣,同時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相當?shù)闹R和經(jīng)驗。在活動中,孩子們特別對一些自然界中物象預報天氣的現(xiàn)象頗感興趣,他們從好奇到自己主動地探索:通過信息的收集、故事的討論、繪畫的表達和做個“小小氣象預報員”等活動,孩子的好奇得以滿足,知識得以豐富、經(jīng)驗得到提升,從而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fā)幼兒觀察天氣的興趣。

  2、通過理解故事和爭做氣象預報員,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事先發(fā)動幼兒收集“大自然語言”的氣象信息:如“蜻蜓低飛,天要下雨”等氣象信息。

  2、倒霉的'小白馬掛圖、小白馬頭飾

  3、繪畫材料、“小小氣象臺”舞臺一個

  活動流程:

  故事導入――討論――我知道的天氣信息――小小氣象預報員――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倒霉的小白馬

 。1)教師出示小白馬頭飾,引出故事:有一匹小白馬想出門,它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出示掛圖)

  (3)提問: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么倒霉事?

  小白馬想去樹林里散步,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4)幼兒再次完整傾聽故事。

  2、討論:故事中告訴我們什么天氣信息?

 。1)聽了故事,故事中有那些關于天氣信息的內(nèi)容,如:晚上星星多,白天天氣熱;朝霞映紅了天,就會下雨等等。

  (2)小白馬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得天氣方面的信息?

  3、我知道的天氣信息。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知道天氣的信息?(觀察天氣、動物;電視、報紙、電腦等)

 。2)你收集的是什么信息,能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氣象信息用繪畫表達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小小氣象預報員。

 。1)那么,我們知道這么多的氣象信息,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和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員一樣來預報氣象。

 。2)討論:怎樣預報天氣。(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來表達,如:烏龜背潮濕,明天下大雨)

 。3)學做“小小氣象預報員”

  5、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戶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說說自己的理由。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獲得有關雨的形成及生動的關系的經(jīng)驗。

  2、對雨的形成產(chǎn)生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此活動最好選擇在雨天這后進行。

  教學過程:

  1、第一場雨。

  (1)云是怎么樣的?

 。2)有一天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現(xiàn)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幫忙,成功了嗎?

  (4)后來誰來幫助云?

 。5)云變成了雨,動物、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神奇的雨。

 。1)引導幼兒海綿注滿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海綿吸水與雨形成之間的關系。

 。3)請幼兒總結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許多小水珠,當去云里的小水珠越來越多的時候,就形成了雨)

  3、我們歡迎你,雨。

  (1)完整傾聽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從空中落下來是什么樣子的?(像風箏線、像飛機沖下來)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讓樹喝水、給花澆水、給滑梯洗澡、沖洗樓房)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和老師、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講講各種有趣的盒子,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經(jīng)驗。

  2、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關系,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盒子。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盒子三個、各種小盒子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活動的興趣

  二、看看猜猜盒子

  1、猜猜第一個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來是——玩具盒、電吹風盒和領帶盒

  小結:盒子能幫助我們把需要的`各種東西都整理好。

  2、猜猜第二個盒子——形狀和聲音

  猜猜第二個盒子里有什么秘密?盒子里面是什么?原來是——糖果盒、餅干盒、巧克力盒

  這些盒子是什么形狀的?方形的盒子、圓形的盒子、心形的盒子

  哪個盒子里放了東西?你能猜出來嗎?有什么好辦法知道

  小結:盒子有各種形狀,真有趣!

  3、猜猜第三個盒子——嘗試打開盒子的各種方法

  嘗試打開小盒子;

  小結三個打開的方式:翻蓋;鎖扣;插蓋。

  三、分享和延伸

  這些裝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們還看見過什么盒子呢?(鉛筆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餅干盒、眼鏡盒等)聰明的寶寶再找一找,家里還有什么盒子,發(fā)現(xiàn)的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被烏龜?shù)某霈F(xiàn)所吸引,產(chǎn)生接納、喜歡烏龜?shù)那楦小?/p>

  2、參與關于烏龜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討論,萌發(fā)觀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實物烏龜一只,鈴鼓、碎肉等。

  2、設置簡單場景:用積木或紙盒搭成的小路,中間散落幾個球。

  活動過程

  1、猜猜誰來了。

  師幼圍坐在一起,教師神秘而又欣喜地設問: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誰?

  請出新朋友,親切地:哦,小小烏龜爬過來了。引導幼兒說一說烏龜長什么樣,你最喜歡烏龜?shù)氖裁础?/p>

  2、小小烏龜爬過來。

  烏龜今天真高興,他爬呀,爬呀,爬過來?纯此窃趺磁肋^來的?

  烏龜還要爬到小朋友這里去,它是來向你們問好,看看他爬向誰?

  烏龜向哪個方向爬去,就請那一方向的幼兒對烏龜打招呼,如你好,烏龜。我喜歡你,烏龜。想和我做朋友嗎?等等。

  可以請幼兒用手去觸摸烏龜?shù)纳眢w,說說有什么感覺。

  3、逗烏龜。

  教師手持鈴鼓在烏龜上方搖晃,觀察烏龜受聲音刺激時的反應。

  烏龜喜歡吃什么?請個別幼兒用碎肉來喂烏龜,觀察烏龜?shù)倪M食情況。

  4、參觀烏龜?shù)募摇?/p>

  我們給烏龜造了一個新家,以后我們還要和烏龜做許多游戲。

  請個別幼兒送烏龜?shù)阶匀粎^(qū)的家,教師和其他幼兒隨同參觀烏龜?shù)纳瞽h(huán)境,離開時親切道別。

  活動建議

  1、教師盡量以神秘、親切的口吻引出烏龜朋友,引發(fā)幼兒的好奇。把幼兒的注意吸引到烏龜?shù)耐獠刻卣鳌⑴佬袪顟B(tài)和生活習性上。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烏龜爬行時頭和四肢的樣子以及如何繞過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興趣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驚喜和興奮上。

  2、本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會因為實際環(huán)境的影響而使烏龜產(chǎn)生出種種即時反應,因此教師應設想多種預案,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隨時實施相應的策略。如烏龜爬行時,遇外部刺激會收縮身體或停止不動,教師應引導幼兒控制自己,減少對烏龜?shù)拇碳ぃ灰部勺層變簩觚數(shù)默F(xiàn)場表現(xiàn)進行猜測:烏龜為啥一動不動呀?頭和腳為啥都縮進去了?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然而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名稱】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透鏡”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

  2.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師:小朋友,老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1)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

  (2)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了,教師解釋說,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凹、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征

  1.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間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樣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說)。

  (4)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說說透鏡的用處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里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2.幼兒玩哈哈鏡。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方法

  嘗試教學法。

  活動準備

  1. 大型玩具彈跳墊。

  2. 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手表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彈性)。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后,進入室內(nèi)坐好

  師:(提問)1。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么感覺?

  3. 你們知道身體為什么會向上跳嗎?(自由發(fā)言)

  二、 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 請幼兒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重視幼兒的發(fā)現(xiàn)。

  師:你們面前擺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變化。(提問后幼兒自由發(fā)言)

  2. 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鞏固對彈性特征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剛才沒有玩到的東西,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指導幼兒自由發(fā)言)

  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 請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

  三、 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彈性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

  嘗試、比較。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與剛才不一樣的物體,請你們再去試一試,把新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自由發(fā)言)

  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

  2、請幼兒把有彈性與沒有彈性的物體分家,分別放在兩個不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體?(自由發(fā)言)

  五、 小結內(nèi)容,游戲結束

  1. 小結:短短的時間里我們又學會了許多知識,知道了用力拉壓物體會改變開頭手一松物體又恢復原狀的現(xiàn)象叫彈性,還明白了彈性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戲“走迷宮”,幼兒出教室。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 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6-14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9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