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大班教案

時間:2023-08-13 11:13: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大全【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于參與端午節(jié)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jié)日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jié)。)

  二、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么要劃龍舟呢?老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意義,了解了我國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自選游戲內容和游戲伙伴進行區(qū)角游戲活動。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感知雨、表現(xiàn)雨,培養(yǎng)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3、與同伴分享參加區(qū)角活動的快樂,并在自我評價活動中感受、體驗創(chuàng)造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分區(qū)目標:

  1.動手區(qū)(雨具加工廠)

  一級目標:幼兒能收集并自選喜歡的廢舊材料(一次性桌布、購物塑料袋、米袋、防水布等)制作各種各樣的雨具;

  二級目標:能大膽運用各種輔助材料、采用多種手段(繪畫、手工)對制作好的雨具進行裝飾;

  三級目標:與同伴能友好合作、相互幫助,制作與眾不同的雨具,并結伴表演。

  2.設計區(qū)(七彩染坊)(本周重點指導內容:扎染傘面)

  一級目標:初步掌握用各色顏料扎染宣紙傘面的技能;

  二級目標:掌握協(xié)調配色的規(guī)律,在活動中能注意清潔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三級目標:樂于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構思、設計過程及活動中快樂的情感體驗。

  3.氣象區(qū)(小小氣象員):

  一級目標:學習做個小小氣象員,向大家報告今天的天氣預報;

  二級目標:會做氣象記錄,并能向同伴介紹自己做的氣象記錄;

  三級目標:了解下雨天動植物變化的一些情況,并能用響亮的聲音、用氣象預報的形式介紹給觀眾。

  4.語言區(qū)(娃娃讀畫和雨天的故事)

  一級目標:能看圖點字,認讀有關“雨”的詩歌;

  [page_break]

  二級目標:能以拉線畫方式表現(xiàn)下雨的情節(jié),并嘗試講述。將自制圖片、字卡替換進詩歌,對詩歌進行創(chuàng)編,并有表情地進行朗誦、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三級目標:幼兒能大膽做小老師,會教同伴講述自己和爸爸媽媽編的圖書,并嘗試表演。

  5.音樂區(qū)(小雨點在唱歌)

  一級目標:會唱“春雨沙沙”“小小雨點”等歌曲;

  二級目標:能自選小雨點的節(jié)奏卡編排節(jié)奏型并進行打擊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

  三級目標:嘗試用自己收集的廢舊物品(蚌殼、酸奶瓶、易拉罐等)制作打擊樂器并進行演奏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合作演奏的樂趣。

  6.科學區(qū)(小雨點旅行記)

  一級目標:通過觀察、討論圖片,了解小雨滴的形成過程;

  二級目標:仔細觀察、思考,嘗試用各種工具測量并記錄雨量;

  三級目標:嘗試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小雨滴旅行記,并向同伴及老師介紹。

  活動準備:

  1、知識

  準備:活動前讓幼兒看雨、玩雨、感知雨、討論雨等,在前階段系列活動中獲得了一定知識經驗。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雨衣、雨傘、雨披等材料,并將其布置在活動室內。

  3、活動區(qū)域創(chuàng)設

  (1)氣象區(qū):氣象記錄板、氣象廣播臺,幼兒前階段記錄的各種氣象圖及筆、記錄紙、有關標記圖、話筒。

 。2)動手區(qū):各種塑料袋、一次性桌布、包裝紙、西裝袋、即時貼、彩筆、剪刀、膠帶、絲帶、塑料簍子等。

 。3)語言區(qū):拉線板、彩線、畫報、圖片、幼兒自制的圖書等。

 。4)設計區(qū):各種顏料水、宣紙、餐巾紙等。

 。5)音樂區(qū):節(jié)奏板、雨滴卡、茶葉筒、易拉罐、黃豆、沙子、小石子等,打擊樂器若干、話筒、錄音機、磁帶等。

  (6)科學區(qū):白紙、彩筆、有關水的三態(tài)圖片、各種裝雨水的杯子、尺、小棒記錄紙等。

  活動流程

 。1)自由選擇(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qū)域、游戲材料和合作伙伴,到各個區(qū)角活動。)

 。2)自主展開(幼兒自主活動,教師以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并給予適當指導。)

  (3)自主交流(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活動結束時能對游戲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講述今天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體會。)

  a請幼兒向同伴介紹游戲情況,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碰到哪些情況,是如何解決的。

  b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游戲中快樂的情感體驗。

  2、觀察重點:

 。1)結合幼兒在動手區(qū)(雨具加工廠)內,制作的雨具同一款式多的特點,觀察幼兒今天是否能發(fā)揮想象,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制作不同的雨具。

  (2)引導幼兒在語言區(qū),大膽、富有創(chuàng)造地創(chuàng)編并表演雨天的故事。

 。3)高曄菁小朋友做事情很快,但是缺乏創(chuàng)造性,每次活動表現(xiàn)得較單一,做完后往往不能自主地到其他區(qū)角去活動,常常會重復活動。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將重點觀察她在這方面是否有進步。

  指導重點

 。1)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興趣下降的情況時,教師采取以下措施:及時增加新的游戲材料豐富區(qū)角內容,吸引幼兒參加;對幼兒提高游戲要求、難度;引導幼兒友好地與其他組小朋友調換游戲內容。

 。2)當有幼兒在制作中運用與昨天不同的材料時,及時予以表揚,有意識地引起幼兒對多種材料的注意。

 。3)針對部分幼兒只會操作,不善于交流的薄弱點,重點指導他們講述操作的內容和過程,幫助這些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數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會在鐘面上看整點和半點。

  2、了解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系。

  活動準備:PPT:整點和半點。幼兒人手一個鐘面、時間字卡

  重點:理解鐘面數字與指針的意思。

  難點:學會看整點和半點

  活動過程:

  一、參觀“鐘表店”,激發(fā)興趣

  1、播放“鐘表店”音效,引導幼兒進入鐘表店情境。

  今天,喜羊羊想請你們幫一個忙,聽聽他把你們帶到了一家什么店?(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理由,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

  2、PPT出示“鐘表店”場景。

  討論:鐘表有什么作用?我們?yōu)槭裁葱枰姳?(知道鐘表可以告訴我們時間。)

  小結:生活中我們處處離不開鐘表,因為它會告訴我們時間。

  二、認識時鐘大考驗(認識整點和半點)

  今天要來考考你們:

  1、觀察比較:找出這些鐘表上有什么一樣的`地方?(觀察鐘表面上都有數字1—12,有兩根指針。)

 。1)數字。提問:鐘面上數字的位置是怎么排的?(知道數字用來表示時間。認識鐘面上數字的固定位置。如:“12”在最上面,“6”在最下面。)

  (2)指針。提問:兩根指針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長短、粗細不一樣,知道短的一根叫時針,長的一根叫分針。)

  小結:鐘表面上有數字和指針,讓我們知道時間。

  2、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跑的?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幼兒嘗試撥動長針、短針,觀察發(fā)現(xiàn)(分針、時針向著一個方向跑。分針的腳長,時針的腳短,分針跑了一圈,時針才跑了一格。)

  3、認識整點和半點,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仔細觀察鐘表面上指針和數字有什么小秘密?

  說說鐘表店中各個鐘表上的整點、半點時間。

  小結:整點的時候,分針總是指在“12”上,時針指到幾就表示幾點整。半點的時候,分針總是只在“6”上,時針離幾近就是幾點半。

  三、時間連連看

  1、出示時間表和幼兒作息圖片,有進行連線。

  PPT1:這是幾點(8:00),我們小朋友在干什么?

  PPT2:小朋友在做什么事?平時我們幾點吃飯?(鐘11:00)

  PPT3:這是幾點(4:00),下午4點,小朋友要怎么樣了?

  2、那小學生和我們小朋友的生活一樣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PPT4:這是幾點(7:30),早上7:30,小學生要怎么樣了?

  PPT5:小學生在做什么?小學生幾點做操?(鐘8:30)

  PPT6:這是幾點(11:30),中午11:30,小學生要做什么了?

  PPT7:小學生在怎么樣?小學生幾點放學?(鐘4:30)

  四、游戲“我說時間你來撥”。

  1、幼兒兩人一組玩游戲,要求輪流說時間和撥鐘。

  2、集體游戲:師說或出示字卡,幼兒根據時間撥鐘。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中投放材料“看看撥撥”,幼兒嘗試撥時間。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小老鼠分果果》這本繪本主要講了一只小老鼠看見一只大蘋果后,想運回家,一個人美美地飽餐一頓,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只想到自己的需求。通過對繪本的閱讀,孩子可以和小老鼠一起跟隨滾動的大蘋果在奇特的經歷中學會分享,也能了解到要無私的幫助他人。同時在閱讀中,聯(lián)系繪本情景,讓孩子談談在生活中與同伴相互幫助的情景,進一步懂得同伴間要互相幫助,要學會分享。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自主閱讀繪本《小老鼠分果果》,知道要分享和幫助他人。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感受分享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1、(出示蘋果)看,這是什么?(蘋果)你們想不想吃?可是這么多小朋友,只有一只蘋果,怎么辦呢?(分享)

  小朋友真懂事,知道要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只小老鼠也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大的、紅紅的`蘋果,小老鼠會怎么做呢?這個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講一講,小老鼠發(fā)現(xiàn)蘋果后會怎么做?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誰會來幫助它呢?

  二、幼兒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第一次閱讀,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提問:小老鼠發(fā)現(xiàn)蘋果后是怎么做的?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誰來幫助它?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講述。過程中當孩子遇到表達困難時教師提示:當蘋果掉進水塘(刺叢、遇到樹干)的時候,誰來幫助它了?

  教師小結:哦,小老鼠發(fā)現(xiàn)蘋果后想把它推回家,路上蘋果不小心掉到了水塘里、刺叢里、遇到了大樹干,后來青蛙、烏龜、鼴鼠來幫助它。

  過渡語:那么,小動物們會怎樣幫助它呢?它們會怎么說呢?好,我們再來看一看、講一講。

  2、幼兒第二次閱讀,理解故事情節(jié)。

  提問:當小老鼠發(fā)現(xiàn)蘋果,推回家時遇到了困難,小動物們是怎樣幫助它的呢?誰來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并根據幼兒的講述逐頁觀察畫面)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tài)。

  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氣候有什么變化?

  2、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xiàn)象。

  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

  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范圍內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

  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xiàn)。

  三、回活動室后組織交流。

  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fā)現(xiàn),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fā)、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yǎng)樹根)

  2、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fā)芽。)

  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活動反思:

  這樣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開心。在老師與幼孩子們的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體現(xiàn)了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樹木的過冬方式,由于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較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幼兒肯定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落葉過冬的方法時,我先通過孩子們的感知覺,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體感知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在講解蠟質過冬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找出結果。在這樣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才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孩子們從討論人們怎樣保護植物過冬到自己畫一畫,并動手為小樹包裹稻草,形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感到非常喜悅。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復習《趕花會》樂曲的旋律及ABA結構,感受樂曲快樂的情緒;

  2、創(chuàng)編各種姿勢和百花開放的不同造型,表現(xiàn)B段各句的起止和過程;

  3、在與同伴共同表演時,會尋找空地方,學會協(xié)調表演、合作表演。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音樂《趕花會》并分段進行錄音;

  2、花卉圖片PPT、魔法棒。

  三、活動過程

 。ㄒ唬⿲--賞花會

  1、教師出示PPT,幼兒欣賞。

 。1)請幼兒欣賞花卉盛開的造型。

 。2)幼兒用肢體模仿圖片上的花卉造型。

  2、引導幼兒可以個人、小組、集體的方式來表現(xiàn)花朵的盛開,教師扮演攝影師給鮮花拍照。

 。ǘ﹦(chuàng)編律動《趕花會》

  1、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回憶樂曲ABA的結構。

  2、請幼兒創(chuàng)編A段音樂。

 。1)幼兒創(chuàng)編小鴨子出門系列動作(2)幼兒討論出門路線與回去路線。

  (3)播放A段音樂,幼兒表演出門和回去動作與隊形。

  3、重點復習B段音樂。

  討論(1)在音樂中1朵花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請個別幼兒表演)

 。2)在音樂中幾朵花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個別小組幼兒表演)

 。3)在音樂中所有花都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集體表演)

 。4)播放B段音樂根據幼兒剛才的`討論表演一遍。(表演前要求幼兒2-4人自由分組,找空位面朝觀眾(家長)自由站位。)

 。ㄈ┍硌萋蓜印囤s花會》

 。1)完整播放樂曲,幼兒完整表演律動《趕花會》。

 。2)邀請爸爸媽媽也加入到賞花的隊伍中,與幼兒組合在一起,表演B段音樂開花的盛況。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在孩子創(chuàng)編花的造型動作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了讓幼兒欣賞各種盆栽及根據圖片上的4種有特色的花的造型來模仿,創(chuàng)編花的造型動作,很多幼兒都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象,做出各種花的造型,來充分感受美,表現(xiàn)美。最后的拓展游戲花兒找朋友的動作表演,我覺得很有意義,可以放在根據音樂完整表演的過程中。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踐,了解垃圾從哪里來,以及怎樣減少垃圾。

  2.引導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產生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和積極行為。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減少垃圾。

  活動難點:讓幼兒思考減少垃圾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在家中統(tǒng)計家庭三天丟棄垃圾的量,家長可輔助幼兒進行記錄。

  2.環(huán)保宣傳畫冊。筆和紙人手一份。各種垃圾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記錄結果,引發(fā)幼兒討論

  ——(教師出示幼兒的調查表)師:請小朋友來說說自己的調查表。

  ——幼:這是我的調查表,我對家中三天丟棄的垃圾進行了統(tǒng)計,大家來看看,我家都丟棄了哪些垃圾?

  ——師:請幼兒說一說都有哪些垃圾?

  ——師:你知道這些垃圾都是從哪里來的呢?(幼兒自由討論)

  ——師: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垃圾從哪里來?

  ——小結:家里的垃圾有的`是吃的東西剩下來,是食品垃圾;有的是包裝袋,易拉罐,玩具都是塑料,金屬類的垃圾。

  附:

  家庭三天丟棄垃圾調查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可樂(配圖)

  糖紙(配圖)

  塑料袋(配圖)

  蘋果核(配圖)

  紙巾(配圖)

  菜葉(配圖)

  塑料袋(配圖)

  水果皮(配圖)

  薯條盒(配圖)

  可樂罐(配圖)

  魚骨頭(配圖)

  藥瓶(配圖)

  統(tǒng)計結果:第一天垃圾量17

  第二天垃圾量20

  第三天垃圾量19

  統(tǒng)計人:xxx

  統(tǒng)計時間:XX年xx月xx日

  二、引導幼兒給垃圾分類

  ——師:我們可以把這些垃圾分類,你們想怎么分?(幼兒自由討論)

  ——請幼兒說一說討論的結果

  ——師:請小朋友來分一分這些垃圾。(出示垃圾圖片,引導幼兒把垃圾分為生活必需品產生的垃圾和非必需品產生的垃圾)

  ——小結:在生活中蔬菜,水果是我們所必須的,所以它們產生的垃圾是必需品垃圾;而塑料袋,包裝紙,紙巾和一次性紙杯這些垃圾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非必需品垃圾。

  三、怎樣減少垃圾

  ——師:原來這么多垃圾都不是一定要用的,那我們可以盡量少使用或是不使用它們,我們怎樣才能減少這些垃圾呢?

  ——幼兒分小組自由討論,教師傾聽并記錄幼兒討論的內容

  ——請幼兒講述:怎樣減少垃圾,教師出示相應的記錄圖片

  附:

  減少垃圾我做主

  原來用的

  現(xiàn)在用的可以代替的

  塑料袋(配圖)

  無紡布環(huán)保袋(配圖)

  一次性紙杯(配圖)

  外出自帶杯子(配圖)

  包裝多得禮盒(配圖)

  簡單包裝的食品(配圖)

  紙巾(配圖)

  手帕(配圖)

  ——小結:在生活中有很多垃圾是不必要產生的,如不買過度包裝的產品;少用一次性用品;用布袋、紙袋代替塑料袋;使用充電電池……

  大家一起少丟棄一點垃圾,我們的環(huán)境就多一份的干凈。

  四、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

  ——師:我們要怎樣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長知道要減少垃圾,愛護環(huán)境呢?(幼兒自由討論)

  ——師:我們把想說的話畫下來,讓大家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

  ——幼兒動手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

  活動延伸與建議:

  1.幼兒可將制作的環(huán)保宣傳畫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從小事做起,制訂減少垃圾計劃。

  2.可以制作環(huán)保倡議書,發(fā)給家長。

  3.可進行減少垃圾的實踐活動,如社區(qū)大掃除,園所大掃除。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經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選]07-22

大班教案(精選)08-19

大班教案【精選】08-06

(精選)大班教案07-28

大班教案(經典)08-10

大班教案[經典]07-23

大班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