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24 13:30:3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優(yōu)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優(yōu)選10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三年朝夕相處的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他們對離園的依惜,升學的驚喜,交織成離園之際的復雜情感。設計告別時刻這節(jié)課,讓幼兒感受畢業(yè)日期的臨近,懂得珍惜時間,同時讓幼兒了解年歷的'樣式和作用,學會看年歷,在年歷上找到節(jié)假日和自己的生日。

  活動目標:

  1、了解年歷的樣式和作用,學會看年歷。

  2、感受畢業(yè)日期的臨近,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日期不同規(guī)格的年歷,每人一份。

  2、離園倒計時牌。

  活動過程:

  1、看年歷。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年歷,你們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些數字)

  教師出示年歷,每個幼兒一份,引導幼兒觀察。

  師:年歷上的每一個數字,你們知道表示什么?(一個數字表示一天)

  每一群數字表示什么?(一個月)

  數一數一年有幾個月?(十二個月)

  請幼兒找一找年歷上哪些數字是表示“月”的,十二個月是怎樣排列的。

  再看看一個月有多少天,每個月都一樣嗎?哪個月份是二十八天?

  每個星期有幾天?

  年歷上的數字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表示什么意思?(節(jié)假日和雙休日)

  2、找日期。

  請幼兒在年歷上找當天的6月份和10日。

  請幼兒尋找三八節(jié)、六一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節(jié)日,6月份第一周的雙休日

  請某個小朋友說己的生日,讓幼兒在年歷中圈出這個日期。

  3、畢業(yè)時刻。

  師:出示離園倒計時牌,小朋友今天是6月10日,你們7月5日就要畢業(yè)了,請你們數一數離畢業(yè)還有多少天?(25天)

  在這個時候你們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

  4、教師進行講評。

  五、活動延伸:本活動結束之后,可在每天晨間活動時提醒幼兒翻動倒計時牌,以營造惜別氛圍。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光透過玻璃紙會發(fā)生變色的現象。

  技能目標:嘗試探索將玻璃紙重疊讓光的顏色發(fā)生變化。

  情感目標:體驗燈光晚會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光透過玻璃紙會發(fā)生變色的現象。

  活動難點:在動手動腦中,嘗試讓光的顏色發(fā)生多種變化。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有玩手電筒的經驗。

  物質準備:

  1、大小能覆蓋手電筒的紅、黃、藍的玻璃紙;

  2、各種不透光的布、紙若干;

  3、每人1支手電筒,橡皮筋若干。

  環(huán)境準備:

  1、不透光的活動室;

  2、歡快的背景音樂和燈光效果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引入,師幼跟隨音樂入場。

  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參加一個特別的晚會,先跟隨音樂進入會場吧!

  二、基本部分:師幼探索光透過玻璃紙發(fā)生變化的現象。

  1、介紹晚會內容,引發(fā)幼兒思考。

  教師:今天的晚會叫做燈光晚會,你想象中的燈光晚會是什么樣的呢?

  2、出示手電筒,幼兒用手電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師:這里有許多手電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燈光呢?(幼兒猜測)

  3、幼兒進行操作實驗并記錄。

  教師:你有什么發(fā)現?哪些材料適合做燈光?

  教師小結:原來透光的玻璃紙才適合制作燈光。

  4、教師提供紅、黃、藍三色玻璃紙,引導幼兒發(fā)現變色現象。

  教師:請你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制作燈光。你有什么發(fā)現?

  幼兒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紅色(黃、藍)的玻璃紙,會變成紅色(黃、藍)的光。

  5、師幼觀看舞臺燈光視頻,激發(fā)制作舞臺燈光的興趣。

  教師:我們來看看好看的舞臺燈光是什么樣的?(播放視頻)這樣的舞臺漂亮嗎?你們想不想有這樣的舞臺?想不想親手布置?可是我們只有三種顏色的光,怎樣變出更多顏色的光呢?

  6、幼兒再次操作制作燈光并記錄結果。

  教師:你們都制作出了什么顏色的燈光?(請幼兒上臺展示)怎樣制作出來的?還有不同的燈光嗎?你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師幼小結:原來把玻璃紙重疊,能變出更多顏色的光。

  7、幼兒制作自己喜歡的顏色燈光,師幼進行燈光晚會。

  教師:剛才你們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燈光,你們還想要什么顏色的燈光?這次我們嘗試用多種玻璃紙,制作你想要的`燈光吧!

  三、結束部分:師幼進行燈光晚會。

  教師:今天你們開心嗎?我們通過動手、動腦筋,讓我們的燈光晚會特別成功,讓我們在好心情中結束今天的活動吧!

  活動總結

  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上關于科學領域中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好奇心,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材料,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操作等方法,舉辦了一場關于燈光的晚會。

  為了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體現活動的最佳效果,活動初始,教師選擇一間透光性比較差的活動室,并用泡沫墊把窗戶封住,使得活動室變得黑漆漆;顒又,幼兒玩得很投入,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嘗試制作燈光,最終得出透光材料適合制作燈光的結果,教師通過進一步的激發(fā),讓幼兒在操作實驗中制作出了五彩繽紛的燈光。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地發(fā)展,在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欲望,使每個幼兒都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發(fā)展,體會到了“玩中學”。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搭建出下面的積木少,上面的積木多的建筑物。

  2、感知立體圖形的空間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想像力。

  3、 在探究中享受建構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孩子已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由拼搭過各種不同的造型;各種顏色正方體小積木若干;“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表和筆

  活動過程:

  一、自由拼搭造型

  1、老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沈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非常好玩的玩具:彩色方塊積木。

  你們能用這些積木擺出不同的造型嗎?想一想,你準備擺什么造型?(3-4名幼兒自由講述)

  2、師:聽好要求:每張桌子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取5塊積木擺一個造型,你擺的造型一定要能穩(wěn)穩(wěn)地立在桌上吆!提個小要求:取放積木的時候要輕拿輕放。不要搬椅子,輕輕地走到桌邊吧。(幼兒自由擺造型)擺好后,回到座位,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擺的是什么造型?

  3、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擺的是什么造型?

  現在小朋友擺的造型都穩(wěn)穩(wěn)地立在桌上,我們看一看這個造型下面的.積木多,上面的積木怎樣?(越來越少)那這個造型呢?(下面的積木和上面的積木一樣多)擺出來的造型也很穩(wěn)。4、師:現在我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下面的積木少,上面的積木多,那擺出來的造型會不會也很穩(wěn)呢?(幼兒猜測)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下面的積木少,上面的積木多,怎樣讓它立得穩(wěn))

  1、師:請你們用原來的5塊積木擺出兩層的造型,聽清楚:五塊積木,擺兩層,下面的積木少,上面的積木多,還要讓你的造型穩(wěn)穩(wěn)的立著。去試一試吧。ㄓ變鹤杂蓴[造型)

  2、師:你們嘗試成功了嗎?誰能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擺的?下面是幾塊積木?上面是幾塊積木?(將下面的兩塊分開,下面是兩塊積木,上面是三塊積木)

  小結:將下面的積木分開來擺放,上面的積木不會掉下來。

  三、第二次探索操作(下面兩塊積木,上面四塊積木,怎樣讓它立得穩(wěn))

  1、師:現在加大難度,下面兩塊積木,上面能不能放四塊積木呢?(幼兒自由探索操作)

  2、師:先請沒能嘗試成功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你遇到什么困難了?(剛才小朋友遇到的困難是旁邊的積木總是掉下來?它是往哪邊掉的?它為什么會掉下來呢?有什么辦法不讓它掉下來呢?誰能來幫幫他的?

  幼兒:將下面的積木分的距離大一些。

  師:除了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能讓上面的積木不掉下來呢?(能不能請其他的積木幫幫忙呢?)

  四、第三次探索操作

  1、幼兒自由探索操作

  2、誰能來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辦法讓旁邊的積木不掉下來的?

  五、欣賞有特色的建筑物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建筑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哪些特別的地方?

  六、我們也來學做小小建筑師,建出別致的有特色的建筑物。一定要注意:下面用的積木少,想辦法讓上面的積木不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ǹ床灰娏、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里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里不能溶化。

  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點擊瀏覽該文件

  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啟蒙,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

  重點難點:

  重點:在探索、制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fā)現并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發(fā)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二、活動準備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鏈。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秘密, 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fā)現他們共同的秘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猬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ǘ┍容^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鏈,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ㄈ┓纸M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后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并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fā)現并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里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fā)、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幼兒園里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松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ㄎ澹┙處熆偨Y.

  課后反思: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于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后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不同感官感知種子外形及質感,激發(fā)其種植熱情。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及成長過程。

  【活動準備】

  長豆果實、長豆種子、記錄表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長豆)

  (2)小朋友知道長豆長在哪里嗎?(長在土里)

  (3)那么長豆是怎么樣長出來的呢?(長豆種子種到土里)

 。4)小朋友知道長豆種子可以從哪兒得到呢?(長豆里)

 。5)現場剝開長豆的外皮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若干粒長豆種子放在投影儀上讓幼兒仔細觀察

  師:請問小朋友觀察到的長豆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請若干幼兒描述,老師稍作總結。

  過渡:小朋友剛剛僅用眼睛觀察了長豆種子,想了解它多一點嗎?

  幼:想(有的想摸一摸,有的想聞一聞)

  3、分組觀察長豆種子,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長豆種子:

  (1)集中,請幼兒介紹自己觀察長豆種子的方法(看摸聞)

 。2)請幼兒描述通過看摸聞的方法了解到長豆種子的哪些特點

  小結并過渡:小朋友通過觀察發(fā)現了長豆種子那么多特點,它是深紫色的,小小的,很飽滿,摸上去很光滑,聞不到什么味道。了解了那么多,你們知道長豆種子是怎樣種到土里和長大的嗎?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成長過程并進行記錄

  5、結束:小朋友表現真棒,以后可以自己嘗試種植各種種子了。

  【活動反思】

  對于科學課,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是關鍵。

  老師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應該是簡單、直接、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

  本次記錄屬于猜想記錄,更加需要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和發(fā)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數序產生興趣,愿意交流操作過程和結果。

  2、認識“5”以內的序數,并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3、學習從不同方向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小組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去郊游,認識“5”以內的序數

  1、學習按從左往右的.順序,正確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俪鍪菊n件中的小動物,問:“小熊排在第幾個?小貓排在第幾個?小蜜蜂呢?”

 、谛〗Y:“剛才我們數的時候是從小熊開始數的,也就是從左往右數!

  2、學習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3、小結

  二、幫助幼兒明確:方向不同,物體的排列順序也就不同

  1、出示樓房圖片,請幼兒送小動物回家。

  2、小結

  三、總結:“今天我們和小動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樓房”的游戲,學習了從左往右數,從右往左數,從下往上數。”

  四、小組活動

  1、給小動物排隊

  2、涂方格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力圖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基礎上,突破教學難度,同時提高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發(fā)揮課堂應變能力。為了調動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活動中有操作的機會,我還穿插了利于幼兒操作的圖片,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5”以內的序數。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嘗試運用5以內的加減運算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一個“錢包“,內裝5以內的數字卡片或圓點卡片。

  2、給角色游戲中商店的各種物品分別標上1~5元的價格。

  3、準備學習包。

  活動指導:

  1、引導幼兒在超市、餐廳、理發(fā)店、咖啡店等角色游戲中,感受加減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指導幼兒用“錢”進行購物、乘車等,啟發(fā)幼兒在買賣的過程中學習使用“錢”,遇到問題后懂得用加、減等數學方法解決。

  2、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有保護青蛙的意識,知道青蛙是我們的朋友。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鉛筆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長圖片一套。

  3、玻璃缸里養(yǎng)了許多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蝌蚪。

  1、教師: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師和幼兒一起,隨著音樂邊唱邊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題。

  二、通過提問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點。

  1、教師: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長大了,小蝌蚪長大了就會變成什么呢?小蝌蚪長大后是什么樣子呢?

  2、啟發(fā)幼兒根據個人已有經驗講述自己對蝌蚪和青蛙的認識。

  三、出示青蛙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說說:

  1、這是誰?青蛙長得是什么樣子的?青蛙的身體是什么顏色的?

  2、青蛙頭上有什么?腿長得怎樣?腳趾間有什么?

  四、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五、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1、出示青蛙生長圖片或觀察幼兒用書上的青蛙生長演變的畫面,說說:小蝌蚪是怎樣慢慢變成小青瓦的?

  2、幼兒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長出后腿小青蛙—長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變生長過程。

  六、組織幼兒討論,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歡吃什么》為什么說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

  3、菜市場,有人捉了青蛙來賣錢,他們這樣對嗎》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

  七、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小青蛙》。

  八、幼兒操作活動。

  知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啟發(fā)幼兒用畫箭頭的方式,表現小蝌蚪成長的過程。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知道四大發(fā)明。

  2. 感知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明。

  3.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四大發(fā)明視頻、圖片、資料。

  2.掛圖:四大發(fā)明。

  活動重難點:

  知道四大發(fā)明。

  了解中國現代的成就。

  活動過程:

  一、 介紹四大發(fā)明。

  我們是什么國家的人?你覺得中國人聰明嗎?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中國人就發(fā)明了很多東西。

  二、幼兒探索了解四大發(fā)明

  1.幼兒操作,尋找四大發(fā)明的圖片

  你能講出古代的中國人發(fā)明的一樣東西嗎?

  了解中國人發(fā)明東西的資料。

  古代的中國人發(fā)明了許多東西,其中四樣東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發(fā)明”。誰能把四大發(fā)明找出來?(幼兒操作)

  2.利用圖片,介紹四大發(fā)明

 。1)介紹造紙(出示圖片)

  是誰發(fā)明了紙?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寫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來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穿起來,多不方便呀。東漢時代,一個叫蔡倫的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造出了紙。

 。2)介紹印刷術(出示圖片)

  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多辛苦。∷未臅r候,畢昇發(fā)明了活字版印刷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guī)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時,將活字印臺依照文章內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這樣就方便啦!

 。3)介紹火藥

  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fā)明的。把火藥做成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后會使火箭筒上升,我們現在用的禮花、鞭炮就是火藥做成的。

 。4)介紹指南針(出示實物)

  以前人們利用磁鐵的磁力來指示方向,這樣就不會迷路了,指南針是宋代的時候制造出來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和幼兒做指南針實驗。

  教師小結:

  我國最早結束人類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勞動,發(fā)明了印刷術;我國最早使用火藥,我國的`煙花爆竹樣式很多,很美麗。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四大發(fā)明。

  贊美中國人的兒歌:

  中國人,真聰明,造紙火藥指南針,還有一個印刷數,四大發(fā)明了不起。我們從小學本領,長大也做發(fā)明家,發(fā)明家。

  活動結束: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積極創(chuàng)造的信心。

  活動反思:

  孩子對整個活動都十分感興趣,他們開動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還展開豐富的想象。對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直鼓掌,表達他們對古人的敬意。其實讓幼兒了解四大發(fā)明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感受中國人的聰明,讓幼兒感受到中國人民勤勞聰明的優(yōu)秀品質,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小百科: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tǒng)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5

【精選】科學教案09-06

科學教案【經典】09-08

(精選)科學教案09-07

科學教案[精選]09-19

[經典]科學教案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科學教案(經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