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語文教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前后聯(lián)系
《撈鐵!肥蔷拍炅x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俺國古代科學技術成績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說明了無論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變化規(guī)律,告訴人們要想把問題解決好,必需要善于考慮,注重調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學原理的深刻道理。從而激發(fā)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主要內容”。教學時,俺們首先可讓同學圍繞著課題提出問題。同學可能提出:為什么要撈鐵牛?誰去撈鐵牛?他是怎樣撈的?結果怎么樣?這樣帶著問題邊讀邊想,就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將陷在淤泥里的鐵牛撈上來的事跡。還可以引導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局部,每局部各寫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課的教學十分關鍵,為后幾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文章資料處置上詳略得當的寫作能力。
。3)懂得關于水的'浮力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力及實驗能力。
。3)培養(yǎng)同學有條理復述課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科學道理,激發(fā)同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認識到無論處置什么事情,都要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摸清具體情況,然后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使同學懂得謙虛是美德,無論個人能力多大,都應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4)教育同學從小要學好科學,認識事物,變害為利,為人類造福。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重、難點是理解懷丙是以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點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所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具體撈鐵牛的過程,懂得懷丙撈鐵牛方法的科學性。難點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詞語弄清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從而懂得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二、說同學
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教學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讓同學在語言實踐中通過抓各種描寫的句子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了解宋代懷丙和尚在打撈鐵牛前做了哪些準備,又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使同學明確遇事時要善于動腦考慮。 三、說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情景描述與課件演示相結合,導入新課
教師用生動、充溢激情的語言,借助課件演示“河中府”、“黃河”、“鐵!,把同學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黃河上,想象洪水沖斷浮橋、鐵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學的思維帶入遠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體會故事內容。(這一步驟的設計,為理解懷丙撈鐵牛方法在當時的科學性、發(fā)現(xiàn)懷丙的聰明才智做好了準備。)
(二).默讀全文
用搶答的方式回答:撈鐵牛的方法是誰想出來的?課文第幾段有描述?(這么做有利于激發(fā)同學學習興趣)
(三).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比較句子
體會“出色”一詞的作用。 1.出示投影,讀句子 (1)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工程方面的專家。 (2)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當時工程方面的專家。 (3)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方面的專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較哪句好,好在哪里。 (這正是體現(xiàn)學科特點,提高同學語文素養(yǎng)的地方,突出強調懷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個了不起的人。激發(fā)同學對懷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讀重點句段,感悟懷丙的出色表示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邊讀邊想邊勾畫。那些方面看出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讀考慮,然后小組討論。(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2.匯報交流。同學們發(fā)表的意見可概括成三個方面。
(1)設想出色(叫水送回);(2)準備出色(準備周密);(3)操作出色(撈起鐵牛)。
3.抓語言描寫
“讓俺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俺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睉驯钦J識和理解了水強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勇氣和智慧。
4.抓局面描寫(第二小節(jié))
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想象人們都議論些什么?懷丙此時能主動承當打撈鐵牛的責任,更烘托出他的過人之處。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在朗讀中初步理解文意。
2.通過“讀、譯、思、談、聊”五步驟,結合小組合作方式研讀課文,并掌握“亡、吊、居、將、富、折、引”等字詞的解釋。
3.探究“福禍相依”的寓意,體會勸說辭的妙處,用辯證的眼光看得失,保持平和達觀的心態(tài)。
教學重難點:
讀、翻譯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fā)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成語
猜成語,發(fā)現(xiàn)寓言的`故事的規(guī)律,導入塞翁失馬。(出示投影圖片學生回答,得出寓言的概念。)
1.守株待兔。
2.亡羊補牢。
3.寓言概念。(讀)
二、預習檢測
1.讀:字音、節(jié)奏準確,適時點撥書寫“父、遽、墮、折、弦、跛”讀音。
2.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再齊讀。
三、介紹《淮南子》
編者、主要內容、道家思想、神話材料。
四、課文解讀
1.讀課文。(自由讀,結合注釋,揣測大意)
2.翻譯課文,準確理解。
活動:小組合作翻譯,1-4組前4句,5-8組后5句。注意翻譯原則(留、刪、替、補、調),直譯為主。重點字詞翻譯準確。
展示
生1回答翻譯、強調重點詞語 (預設;小組間質疑,補充)
生3回答翻譯、強調重點詞語 (預設:小組見質疑,補充)
大屏幕出示課文翻譯,生齊讀加深理解。
3.思考問題。
。1)文章講了幾件事?分別是……
(2)一般人看來哪些是福?哪些禍?
。3)“其父”又是怎樣看待的?
失馬 得馬 折髀 相保
一般人 禍 福 禍 福
塞翁 福 禍 福 福
4.談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猜一猜省略的原文是什么?
。1)原文:故福之為禍, 禍之為福, 化不可極, 深不可測也。
。2)有關福禍的成語。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因禍得福。。...
寓言說辭的魅力:間接勸誡的好處,給人以警示,發(fā)人深省,又委婉耐聽。
5.聊收獲。
結合課文給我們的啟示,以后在生活中遭遇看似“不好”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或者聊聊你類似于“塞翁失馬”的經歷。
五、作業(yè)布置
識記實詞、虛詞及文學常識。推薦閱讀書目《中國古今寓言》,下一期讀書會分享。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
淮南子
失馬 得馬 折髀 相保
一般人 禍 福 禍 福
其父 福 禍 福 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史傳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語言、行動描寫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2.認識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貴作風、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眾的智慧及“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積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幾種常見的文言句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傳記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難點:侯生“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馬遷寫作此人物時的思想寄托。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侯生的忠誠。
2、學習塑造人物的手法。
3、積累“遺”“下”“過”“贊”“長者”“睥睨”等實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魏公子,何許人也?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戰(zhàn)國四君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賈誼語)
二、介紹時代背景。
語言描寫,請同學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證信陵君確實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會賓客請侯生。
7、品味這段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對比的寫法令人過目不忘。
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分別勾劃信陵君與侯生的不同表現(xiàn)來體會司馬遷的對比手法運用的妙處。
8、身邊的一些人如何反應?
將相宗室----
市人-----
從騎-----
賓客-----
9、讀
自由討論。
提供幾種意見供參考:
明·陳懿《讀史漫筆》:侯生自剄固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謀皆夷門擘畫,勢必收而誅之,故寧自殺以為名,正是高處。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竊符,計必殺晉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謝耳。不然,誠報公子,即死耳,何必數公子至晉鄙軍日而后自剄也?故侯生之死,世謂報公子,余謂謝晉鄙也。
今人
韓兆琦:侯生自剄乃是為了堅定信陵君奪晉鄙的決心,是企圖以此來強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時候不要手軟。
6、侯生也是司馬遷傾心歌頌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著司馬遷為人處世的一種什么樣的道德觀念?為什么他特別要歌頌這樣的一種道德觀念?
“士為知己者死”。
他歌頌侯生的“士為知己者死”,正是為了嘲諷漢代官僚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在這里,司馬遷是有切膚之痛的。當他犯了法,“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的`時候,“交游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只有到了這種時刻,他才深切地體會到那種“忠于知己”,那種能“急人之難”,能“脫人于困厄”的俠義行為是多么的可貴;而那種朝秦暮楚,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勢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貴,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7、請同學聯(lián)系前面學過的史記中的人物,你還會想起誰?
試比較侯生、荊軻、田光與專諸、豫讓、聶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這些都是一個下層的人被某個上層人士所“知”,從而去為之奮死不顧,他們所涉及的那種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實際上也并無什么明顯的是非之分,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種個人的恩怨,是一種收買與被收買、豢養(yǎng)與被豢養(yǎng)的關系。而侯生、荊軻等人的死也許主觀上言確是“士為知己者死”,但從客觀上言他們又都是為“國”而死,他們是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起了作用的,他們的活動都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恐怕這也是他們更為人所熟知、記念的重要原因吧。
四:布置作業(yè)
整理文中重要字詞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復習重要字詞句,積累“德”“功”“讓”實詞。
2、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的尾聲。
3、評價信陵君的“竊符救趙”。
4、補充材料,關于信陵君的結局,體味司馬遷對傳記主人公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課文重要字詞句。
二:研讀課文
1、讀課文,請同學介紹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的尾聲。
信陵君歸軍于魏而與客留趙。
3、但中間也有小插曲,趙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為公子湯沐邑,為何?
“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
“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寫出了公子畢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點,體現(xiàn)出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的寫史精神。當然也再次寫出信陵君一貫的仁而下士關鍵時刻對他所起的作用。
4、評價信陵君的“竊符救趙”。
三:拓展閱讀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辟e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鼻財凳狗撮e,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厘王亦薨。
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后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1、這是選文中刪去的信陵君的結局片段,說說你的讀后感。
明 唐順之:以魏亡系《信陵傳》,見信陵系國之存亡。
明
王世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張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烏乎同?
難怪文中通篇都洋溢著司馬遷對信陵君的敬慕、贊嘆之情,當然也有無限的惋惜之意。
2、總結信陵君其人
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
教學反思:學生課前預習較為充分,能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課堂氣氛較好。
語文教案 篇4
7、 背影
【請學新課】
親愛的同學,當提到父愛或母愛之時,你的腦海里是否閃現(xiàn)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面?是否能描畫出來?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詩中母親為兒子一針一線,細細密密縫補衣服的鏡頭,表現(xiàn)出母愛的細密綿長、深沉博大。這個鏡頭成為聳立在人們心目中的母愛的豐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質樸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位在逆境中仍愛心拳拳的父親,為兒子買橘子時的蹣跚而偉岸、笨拙但堅韌的頂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個鏡頭則堪稱是慈父的不朽雕塑。
【學習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本文寫作背景。識記以下字詞:“躊躇、狼藉、慘淡、迂、蹣跚、頹唐、觸目傷懷、瑣屑”。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學習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整體感知】
1、瀏覽全文,你認為這篇文章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仔細想一想,以“背影”作為課文題目有什么作用?
3、你能否發(fā)現(xiàn)文章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分別有什么作用?其中寫得最詳細的背影是在什么情況下見到的?
4、課文中對于“我”面對父親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寫得很詳細,那么,“我”流淚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重點難點導學】
1、口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哪些詞語富有表現(xiàn)力?
2、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為什么“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為什么怕他看見?
3、父親為什么“心里感到很輕松似的”?
4、送別過程當中父親共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總結規(guī)律】
《背影》寫的是家庭遭遇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的兒子時的一番情景,表現(xiàn)了父親雖然屢經掙扎仍不免破產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傷情緒,所寫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卻很感動人,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原因何在呢?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形象特征來刻畫人物、抒寫感情。作者對父親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描寫。就直接描寫而言:先作外貌描寫,寫衣貌,然后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父親爬月臺的動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變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間接描寫。作者選擇了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他買橘子時的“背影”這個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體地描繪,從而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父子之間那種骨肉至情,獲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課 堂 練 習
一、積累運用:
。保o加點字注音。
躊躇( ) 蹣跚( ) 頹唐( ) 瑣屑( )
晶瑩( ) 狼藉( ) 簌簌( ) 柵欄( )
2.說說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
(1)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
(2)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二、課內精讀:
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凑f:“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1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2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 文中刻畫父親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_________描寫。
、 文中寫“父親”外貌后,先后寫“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有什么含義?
、 選文中寫父親走路“蹣跚”,這是因為父親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三個動詞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不容易,它們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我”的一“拭”一“攙”表現(xiàn)了“我”怎樣的心情?
、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 這段文字兩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前一次寫得詳細,詳寫背影的作用是?
課 后 練 習
讀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練習。
父 親
雖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親好像從來沒有顯出特別的喜歡來。在地里干活,偶爾捉只小兔或鳥兒,回來也是送給兩個哥哥。
小學和初中在父親的不經意間過去了,上學和放學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樣,只是順其自然的事。他不關心我的學習一如我不關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縣一中。這就意味著父親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個人吃掉。母親望著不太年輕的父親逐漸弓起的背,幽幽地說:“要不,別讓妮子上學了?”父親臉上刀刻似的皺紋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難也得讓她上學。”就為這一句話,我第一次被感動了。
在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父親一頭挑著我的行李,一頭挑著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學。跟在父親身后,望著顫悠悠的扁擔和父親那被扁擔磨出老繭的雙肩,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在心里默默發(fā)誓:不學出個樣子來,無顏面對父親。
到學校門口,我一個人進去,父親則去賣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親已經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餓著肚子走的,翻山越嶺,還得走20里。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親總是隔三差五地給我送干糧和桃子。當然都是些歪七扭八賣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親每次來都得起個大早,見到我,往往是胡須上結了一層白霜。掏出母親烙的白面餅,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兒。中午我們父女倆把餅泡在開水里,就著父親帶來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親捎帶著賣桃,20里的山路把父親的臉曬成了醬紫色。趕到學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涼好的白天水遞過去,父親一氣兒就喝了一大缸子。父親向來是當天來當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幾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對父親的情和愛,也在這3年里變得纏綿與圣潔。
3年后,我由縣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樣,父親挑著扁擔送我去上學,所不同的是這天不是驕陽似火,而是陰雨連綿;疖嚿,父親遞給我的桃子又紅又大,我倒有些不習慣,怪父親過于奢侈。“你都成大學生了,吃個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雙手捧著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卻是父親的心!
安排好住宿已經很晚了。我要送父親到學校招待所去住,他說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說他怕我回來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樣父親會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隨他去了。下過雨后,氣溫驟然下降了許多。一天的顛簸,實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突然,輔導員老師把我叫醒。她說,你父親為了省15元的住宿費,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臺上。此刻,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感動。我撲過去扶摸著他那青筋凸起的雙臂,哭著求他:“為了我,父親,請您愛惜自己!蓖奚岬慕忝谬R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著說:“就住在我們宿舍,我們可以兩個人睡一張床!
“可你們是女生宿舍呀?”輔導員老師還很年輕,和其他人一樣眼里已經噙滿了淚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親。”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啊!他是父親。他是勤勞又質樸的農民!
1、第1段中“父親好像從來沒有顯出特別的喜歡來”一句中“好像”能否刪掉?為什么?
2、文章前兩段寫父親對自己不“特別”地“喜歡”、“不關心”,有何作用?
3、作者多次寫到父親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臉”、“磨出老繭的雙肩”、“青筋凸起的雙臂”,意在表現(xiàn)什么?(不超過12個字)
4、對文中“不學出個樣子來,無顏面對父親!睉撛鯓永斫?
5、同宿舍姐妹異口同聲的回答說明了什么?
6、本文的主旨具有多種含義,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至少概括2條)
【助學資料】
一、本文寫作意圖
其一,朱自清的弟弟說:"1923年,大哥(指朱自清--筆者)以他的前妻為主角寫了一篇小說,名為《笑的歷史》,大意是說舊家庭婆媳關系中缺乏歡樂,笑也難得,父母讀后有些誤會,大哥察覺后,又寫了《背影》一文,感謝二老養(yǎng)育的功勞。"這段史料是朱自清先生的三弟朱自華提供的(見87.4.5《解放日報》),它進一步證實作者寫《背影》的動機確有自責,表示歉意的一面。
其二,作者北上以后,收到父親的信,信中寫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段富有深情的話語更加觸動作者的情思,所以"在晶瑩的淚光中",作者發(fā)出了一聲長嘆:"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一聲長嘆,是思念,是悔恨,是歉意,還是兼而有之,從他寫好《背影》后的行動也可以找到答案。"大哥(指朱自清)對父母很孝順,《背影》剛發(fā)表,他立刻把書寄回揚州東關街仁豐里家中。我趕緊捧上樓去,先給父親看。父親讀了以后很高興,又說給母親聽,細細作了解釋,一家人盡釋前嫌。"
二、文學常識
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清楚連貫;培養(yǎng)勾畫和摘錄關鍵詞語的能力。
朗讀課文,是理解分析課文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檢驗一個人語文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有些同學忽視朗讀是不足取的。那么怎樣才能讀好課文呢?朗讀時要做到清楚連貫,還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呢?① 讀音要準確。尤其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確認其讀音,對稿不準的字翻查《新華字典》或《現(xiàn)代漢語詞典》。② 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音。朗讀時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③ 讀出恰當的語氣,理解并傳達出作者或課文中人物的感情。④ 括號里的內容一般不讀出。
勾畫和摘錄關鍵詞語也是理解課文的一條途徑。對于關鍵性的語句,在閱讀時要用“~~~”畫出來,以突出其重要,并仔細體味這個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如學習《背景》一文時,在作者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用的幾個動詞“走”“探”“攀”“縮”“微傾”等下面加著重號“·”,然后仔細體會字里行間所表達的父親對兒子的深厚感情。
7、背影
【整體感知】
1、主要寫出“那年冬天”,“我”南返奔喪目睹家中慘淡光景,喪事既畢與父親一起去南京,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xiàn)了父親的愛子之情,還有我對父親的眷戀。
2、“背影”既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3、“背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節(jié),第二、三次在第六節(jié),第四次在第七節(jié)。一寫“背影”,回念舊事,直抒胸臆,落筆點題;二寫“背影”親子之愛,情真意深,筆觸主題;三寫“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加深印象;四寫“背影”追憶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應。最為詳細的描寫是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著重描繪了他過鐵道的情景,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親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關懷和體貼的情狀;
4、一般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卻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以至于“迂”,這都是對兒子的憐愛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蹣跚艱難,引發(fā)“我”的聯(lián)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xù)支撐;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tài),但還得繼續(xù)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內疚、懺悔。
【重點難點導學】 1、 注意動詞、形容詞的表意作用,重點體會“攀”“縮”“傾”等詞的表達效果。2、作者領會到父親的愛,禁不住淚流滿面,卻又怕父親看見擔心。 3、父親覺得總算盡自己的能力為兒子做了件事,因而感到輕松。 4、這些話蘊含著許多憐惜、體貼和依依不舍之情。
課 堂 練 習
一、1、chóuchǘ pánshān tuítáng suǒxiè yíng jí sùsù zhà
2、(1)得體。 (2)愚蠢不懂事。
二、⑴動作
、瓶梢杂懈骶邆性的闡釋:突出父親背影留給我記憶的深刻;寫父親背影的樸素;與鋪在坐位上的紫毛大衣對比,寫父親背影的仁慈厚愛;側寫父親老境的頹唐,渲染傷感氣氛……
、悄昙o大,人又胖,行動不方便 攀、縮、微傾
、缺憩F(xiàn)了我對父親的感激、理解和關切的心情。
、梢驗楸M到了父親關懷照顧兒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輕松,表現(xiàn)出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子之心。⑹這段文字詳寫父親過月臺買橘子的背影,略寫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的背影。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深厚感情,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課 后 練 習
1、 不能!昂孟瘛币辉~是“我”的自我感覺,其實父親還是很愛“我”的,只是“我”年少無知,并未察覺、體會到,若刪去則表達不出此效果。
2、 為后文表現(xiàn)深沉的父愛作鋪墊。
3、 父親辛勤勞動,歷盡艱辛。
4、“不學出個樣子來,無顏面對父親”說明“我”已被父親深深地打動,決心以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愛。
5、 說明對父親的行為的理解和感動。
6、歌頌父愛的偉大,人間自有真情在。
語文教案 篇5
一、導入
母親的愛,純純若水,綿綿如溪,深沉似海。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當代作家梁曉聲的童年,去認識一位普通的母親,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劃文中的重點字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概述課文的內容
重點詞語:祈禱 疥瘡 號啕 呵斥 慫恿 桀驁不馴 惴惴不安 捅 氈絮 龜裂 干癟 竹篾
三、細讀課文,感悟深情
師:本文一共寫了哪幾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出來?學生回答
師:其中重點描寫的是——找母親要錢買書,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描寫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語句
1、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
一個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廠房,潮濕陰暗,七八十臺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后。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都吊著一只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只燈泡所散發(fā)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說明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掙錢的.不容易)
2、此環(huán)境下母親的形象:
一個極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在縫紉機板上;眼神兒疲竭;指尖龜裂(說明母親的勞累、辛苦)
3、掙錢如此辛苦的母親,面對要錢買“閑書”我是怎樣做的?
母親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并大聲對那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說明母親的通情達理)
師:這是一個母親給予兒子的力量,正是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催我奮進,終于我成了大作家,這就是咱們當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梁曉聲。(可以說作者的成功正是源于——慈母情深)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故事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點字詞
3、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課時安排:2
教學重點:
1、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有關的文學常識。
二、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解決學生的質疑。
三、處理字詞
四、布置預習題
1、為復述文中的七個小故事作準備。
2、為辯論準備材料,男同學持“思考和練習”中的第一個觀點,女同學持第二個觀點。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10分鐘)
1、
女同學的代表復述前三個故事:
、佟半u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園”;③“一盒酥”。
2、
男同學的代表復述后四個故事:
、佟皦糁袣⑷恕;②“簏中物”;③“斬吏出門”;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題(抽簽選作答的學生)(5分鐘)
1、(男)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并解釋其意義(用幻燈投影)
、匐u肋()②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③數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漢字并解釋其意義(用幻燈投影)。
、倬谷〕着c眾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棄弓cao()刀。
三、完成搶答題(為避免濫答,答錯者倒扣10分)(5分鐘)
1、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搶答后教師明確答案:“身死因才誤”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2、敘事的方式有:①順序、②倒敘、③插敘、④補敘。本文屬哪一種方式?
明確:本文的回憶部分是補敘,若放回《水滸傳》中,本文則是插敘。
3、請找出本文的三個通假字,并指出各與哪個字通假。
明確:“當”通“擋”、“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開辯論(20分鐘)
男女同學各選出四個同學分別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第三副辯。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并說明對方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校钚奘巡欧艜,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女)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五、在辯論的基礎上,總結人物性格特征。
。校┛偨Y楊修的性格特征。
。ㄅ┛偨Y曹操的性格特征。
。ㄈ缓蠼處熋鞔_答案并板書)
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好耍小聰明
曹操:虛偽殘詐、老謀深算
六、總結(5分鐘)(教師完成)
1、分出勝負方。
2、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兩點:既是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也是由于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fā)展是由于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該說:前者,即男同學所持觀點是內因;后者,即女同學所持觀點是外因,兩者導致了楊修之死。
七、宣布結束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 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干發(fā)現(xiàn)事物的實質,才干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 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 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幼稚時形似白色絨球。
3、 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 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 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 學習生字、新詞。
1、 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 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黃昏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 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考慮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 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局部。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晝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黃昏)
綠 金色的草地 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 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書: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 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 指名讀,評讀。
(3) 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 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 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考慮:“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 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 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 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 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華情感。
1、 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
揪 發(fā)現(xiàn) 不揪 喜愛
早晨 中午 黃昏
綠色 金色 綠色
合 張 合
蒲公英會合攏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樂園教案06-08
(經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30
[經典]語文教案08-03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精選】07-25
語文教案03-09
語文教案03-10